前言:
随着足协对职业俱乐部的青训做出硬性要求,许多国内俱乐部加快了自己的青训建设,恒大和苏宁等俱乐部足校也已经开始了招生。然而,恒大深圳足校要求孩子住校学习,许多家长担心,按年龄尚且只是小学学生的孩子,长期得不到家庭气氛的滋养,对其成长会有不利的影响。
笔者就此问题咨询了南京大学体育部的程涛老师,再结合之前对苏宁U14梯队教练的采访以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,写下此文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,以供大家参考。
【住训制和走训制】
顾名思义,住训制就是球员平时随队训练并住宿的模式。国内的青训机构大多实行这样的制度。小球员平时由球队统一管理,包括饮食、住宿以及学习、训练等内容,都由教练一并安排。一般来说,只有在双休日以及节假日的时候,小球员才能够得到回家的机会。
相对地,走训制指的是球员完成日常训练任务后,球队不再对其进行管理的模式。小球员在完成训练后,可以回家,享受普通的家庭生活。
恒大足校便是实行的住训制管理,而足校中的孩子入学年龄是6~13岁。苏宁的青训梯队从13、4岁开始建设,球员主要是从各类青少年足球比赛中选拔出来的,同样是实行住训制的管理模式。据苏宁U14梯队主教练李炽指导介绍,苏宁足校也将要对小学阶段的孩子开放招生,同样将会沿用住训制的模式。
苏宁U14梯队于暑假来到南京大学进行集训
国外,尤其是足球较为发达的欧洲,往往不会这么早地进行住训制管理。孩子在13岁以下时,往往凭兴趣自愿参与校园足球或者社区足球。即使之后孩子进入了俱乐部,训练也是在孩子从学校放学之后进行,孩子在训练结束后自由安排时间。只有当孩子成长到16岁左右,心理和生理上已经足够成熟的时候,才会对他们进行全日制的管理。
【国内住训制度利弊之辨】
笔者在采访苏宁U14梯队时,曾就住训制和走训制的利弊向李炽、胡铖和汪元三位指导提问(注:要看采访全文,请进懂球号“假冒伪劣中国C罗”)。李炽和汪元两位指导在成为教练之前都接受过国内系统的青训教育,因此对于住训制和走训制的利弊感受较深。
李炽指导认为,住训制的好处是能够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,同时能够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。但是如果住训的时间较长,孩子容易产生疲劳感。长此以往,会影响到孩子对接受训练和对足球运动本身的兴趣。相比之下,走训制能让孩子更多地回归家庭。李指导认为,“好的家庭,从孩子的心理、生理上的成长,包括培养好的习惯,都是最好的平台,也会帮助孩子放松”,但相比住训制严格的管理,走训的孩子更容易沾染上不好的习惯。
汪元指导则认为,国内住训制培养出来的球员,往往缺少沟通的能力。汪指导认为,如果孩子在训练结束后回家住宿,家长会积极与孩子沟通。但国内住训制的训练时间较长,孩子在训练结束后非常疲倦,“往往就是看看电视,洗个澡,就要熄灯睡觉了,没有说话的欲望,彼此之间的交流很少”。长此以往,球员的沟通能力就会不如国外的球员。
两位指导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呢?
事实上,国内俱乐部的青年队的水平,至少在亚洲范围内不算弱。鲁能、绿城的青年队早已声名在外,恒大的青训梯队建设虽晚,但也隐隐约约有了后来居上的趋势。最著名的当属鲁能主办的“潍坊杯”比赛,鲁能青年队和国青队在其中屡获佳绩。
在今年的“潍坊杯”中,鲁能青年队3:2战胜了皇马青年队
这也许可以说明,国内实行的住训制的确能获得较好的训练成果。但除了这些,还有一些例子让我们不得不去深思。在今年的“潍坊杯”之前,澳超俱乐部纽卡斯尔喷气机的U18青年队5:0完胜鲁能U18。受限于球员特点与实力,青年队比赛的比分并不能完全体现实力差距。但对方球队高层赛后说了一句话:“鲁能足校是全日制的,能够战胜他们,我们的的小球员非常开心。”
这个例子提醒我们,我们青年队的好成绩,是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得来的。在国外同年龄段的青年队中,足球训练往往只有一个半小时,而国内实行住训制的球队,一天的训练时间往往达到三个小时,甚至更多。在这样的训练下,即使孩子的身体能够吃得住,也必将带来强烈的疲劳感。可以想象,一直如此重复下去,并且没有家庭气氛和其他事物进行调剂,孩子对足球训练的态度也会从主动变为被动。那么,集中训练的效率优势,那时候还能保持么?
更深层次地,是对球员性格的影响。集中训练实际是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好办法,但是如果球员从小便长期被动地接受训练,对于团队合作的理解难免会扭曲为“不能因为失误拖累队伍”。如果踢球时心里一直挂着这么重的心理负担,处理球难免会拖拖拉拉,趋于保守,更不用指望他的“灵光一现”了。国足战胜法国,靠的是邓卓翔的任意球世界波;战胜韩国,靠的还是邓卓翔的单骑闯关。可是其他比赛,我们看到的,更多是一路回传,靠着后腰甚至是中后卫的大脚向前,在十二强赛之前的世预赛里尤甚。除了重大的意义带来的心理压力,笔者认为国内训练制度造成的球员们固有的保守心态,也是重要的原因。
国内训练制度对于球员沟通能力的影响也是存在的。球场局势瞬息万变,战术能力再强的主教练,对于球队战术的调整也难免有滞后的时候。这个时候,就需要球员之间相互沟通,避免出现思想不统一,球队脱节的情况。然而,在采访作为苏宁U14梯队主教练的李炽指导(包括对孝陵卫中心小学的足球教练采访,之后发表的文章中会有提及)的时候,笔者发现,国内对于从小培养教练在球员心中的权威看得很重,教练非常喜欢“听话”的球员。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,对于教练的话语权都非常看重。但在国内长期集中的训练制度下,球员几乎只能听到教练的声音,战术训练也被要求严格遵守教练的指导。这样的培养,给球员带来的是“等着听教练”的思维惯性,那又如何指望他们在互相沟通中进行自我调整呢?
【客观限制与解决方案】
之前说了国内长期实行住训制的各种弊端,自然地,下一个问题来了:既然这么做有这么多不好,为什么直到现在,国内还是实行长期住训呢?南大大体部的程涛老师给出了他自己的看法。
第一,是中国足球职业化太早。之前的中国足球和其他运动一样,实行的是举国体制。那时的国足实力不俗,屡次险些冲进世界杯决赛圈,国内的足球气氛良好。1994年,中国足球正式职业化,当时的甲A联赛完全点燃了国内球迷的热情,也吸引了不少高水平外援的加盟。
老甲A联赛十分精彩,足球文化流行于大街小巷之中
然而,现在回头看来,这只不过是一次“伪职业化”。我们在条件完全不成熟的情况下,人为地制造了所谓的“职业化”。最具有代表性的,是名义上是民间机构的中国足协,实际上仍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,而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第一笔转会,居然是足协从中推动的。相比欧洲国家,中国足球的职业化显得仓促而生硬,以至于教练员们还习惯于之前的集中训练制度,习惯于培养听话的球员,自然也没法像国外俱乐部一样摸索出一套科学、完善的训练制度来。
第二,是低得可怜的青训机构密度。国外能够实行走训制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往返方便。而国内,孩子从家到青训机构,往往要横跨半个城市,甚至于需要跨市。为了管理的方便,实行住训制其实是不得已的选择。
第三,是场地的限制。青训机构需要依托场地开展青训工作,然而国内的场地质量的数量都远远不够,以至于苏宁U14梯队需要租借南大的场地训练。如果一个城市只有那么几块好的场地可供训练,孩子当然只能随队奔波。
那么,我们应该怎样着手去解决这些问题?
程涛老师认为,相比于国外开展较好的社区足球,国内的社区条件差距太大。因此,较为合理的方案是开展校园足球。但是,许多学校空有场地,却只是“面子工程”,根本不开展校园足球活动,这怎么办?程涛老师认为,除了完善校园足球相关的监督与奖励机制以外,更好的方法是鼓励学校将场地外租给较近的青训机构使用。这样即解决了场地不足的问题,外租的费用也能补足学校的资金,从短期来看,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。
“藏场于校”,也是目前国家足改的重要目标
从长期来看,问题依然很多。程涛老师认为,租借学校中的场地,只能解决城市中的问题。长远来看,只有建立完善的联赛体系,才能将足球普及到小城市以及乡村地区,也才能从根本上发展中国足球。
看起来,这像是画了一个很大的饼。我们能不能等到将它吃进嘴的那天?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,让我们拭目以待吧。
上一篇: 能不能少点套路多点真诚
jrs直播无插件低调看直播nba,JRs直播低调看直播NBA直播吧2023/5/6 8:33:34
nba白巧克力,NBA白巧克力照片2023/5/6 7:02:39
斗球nba直播,斗球NBA直播app下载2023/5/6 1:34:53
黑白直播jrs,黑白直播jrs直播NBA2023/5/6 1:09:11
腾讯nba文字直播,腾讯NBA文字直播2023/5/5 20:39:52
jrs低调看球免费直播,jrs低调看球免费直播NBA2023/5/5 10:18:47
nba赛程表cctv5,勇士NBA赛程表2023/5/5 2:25:21
nba鲁尼,NBA鲁尼图片2023/5/4 6:21:03